1、溫補為主,不盲補
飲食原則以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,保證身體所需的優(yōu)質蛋白質的供應,如進食熱量較高的羊肉、牛肉等食物;但羊肉、牛肉往往也會產生內熱,故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,如大白菜、蘿卜、冬棗、柑橘和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中醫(yī)認為有益腎壯陽、溫中暖下、補氣生血功能的食物,御寒效果最好。如含鈣的牛奶、豆制品、海帶、紫菜、貝殼、牡蠣、沙丁魚、蝦等;含鐵的動物血、蛋黃、豬肝、黃豆、芝麻、黑木耳和紅棗等。同時飲食上還宜減生冷、燥熱的食物,以潛藏腎氣,可適當進食清補甘溫的食物,如雞、鴨、芝麻、花生、黑木耳等。
2、斂藏陽氣,潛藏腎氣
立冬后天氣開始由涼轉寒,順應自然界的規(guī)律,陰氣外顯、陽氣斂藏。因此,人體的陽氣也隨自然之力而內收貯存,而秋冬陽氣的潛藏是否得當直接影響來年春夏陽氣的升發(fā)舒展,故要注意保護陽氣。因此,冬季養(yǎng)生的重點是養(yǎng)腎護腎。生活中遵循“早睡晚起”的規(guī)律,最好晚上十點之前睡覺,早上七點左右起床,保證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陽氣潛藏,陰精蓄積,穿著也應注意保暖。飲食上遵循“秋冬養(yǎng)陰”的原則。
“睡前洗腳,賽吃補藥”,泡腳也是一種保暖腳部的方法。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,最好40℃左右,糖尿病患者及心腦血管病患者泡腳時間不宜過長。
3、注意防寒,預防心血管疾病
立冬之后,氣溫驟降,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非常敏感,應當特別注意保暖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、手部、腳部;外出時戴手套、帽子、圍巾,穿大衣;刮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。
在冬季,高血壓患者應增加血壓自測,發(fā)現異常要及時就醫(yī),不要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和藥物種類。
4、適當鍛煉,激發(fā)身體潛能
由于立冬后氣溫低、氣壓高且天氣干燥、人體的肌肉、肌腱和韌帶的彈力及伸展性均會降低,肌肉的粘滯性也會相應增強,從而造成身體發(fā)僵不靈活,舒展性也隨之大打折扣。因此在立冬后進行體育鍛煉時,應遵循相應的養(yǎng)生準則,這樣既能實現防寒保暖和強身健體的目的,又不會因鍛煉不當而損害健康等。
5、中醫(yī)干預之法
除了以上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以外,立冬時節(jié)您還可以嘗試一些中醫(yī)藥傳統(tǒng)干預方法對身體狀態(tài)進行調理。
(1)艾灸
立冬時節(jié)進行艾灸調理可以起到扶陽補虛的效果,選擇足三里、關元、腎俞等穴位,每穴灸15-25分鐘,以局部皮膚溫熱能忍受為度。
(2)養(yǎng)生茶
紅參、麥冬、紅棗、桂圓、枸杞、紅茶等泡茶飲用,有溫陽益氣、養(yǎng)血安神之功效。
作者:許昌中醫(yī)院治未病中心 徐亞民